賣訊出現!台灣電子供應鏈即將進入庫存調整

Posted by

長期而言,科技受惠資料量提升的向上趨勢不用懷疑,AI / 5G 創造資料量提升的 megatrend,將使相關科技與半導體族群的長期趨勢往上。廠商會看到更多的應用與規格升級,而這些都將帶動整個半導體族群的需求。

但研究半導體與電子供應鏈,卻不能忽略存貨造成的循環可能影響行業兩三年的波動。我們在 2020 年陸續寫了幾篇文章與模板,分享對台灣電子族群而言,很重要的庫存循環研究。由於當時處於庫存去化的早期,因此我們確認多頭至少延續到 2021 上半年。

而本波自 2019Q3 出現買訊的電子多頭週期,終於在歷時將近三年後見到了賣出訊號。在五月初公告的台灣 PMI 中,正式看到「新訂單減客戶庫存轉負」。根據過去經驗,當出現這個訊號之後,庫存週轉天數就見高並正式開啟庫存修正,在這個期間,企業獲利都還有進一步下修的可能。

賣訊出現!電子庫存多頭循環宣告終結

回顧電子庫存循環歷史,存貨水位對位於循環的哪個階段的判斷,非常重要。

而台灣電子零組件在全球佔據了第一大市場的關鍵地位,在台灣電子股的庫存判斷上,我們比其他市場的人搶得了更多先機。以台灣電子零組件存貨週轉天數的年變化來看,週期的循環是非常明顯的。

圖一:台灣電子指數與電子零組件企業存貨週轉天數

先前有釋出兩個庫存模板,分別從不同角度來看庫存循環:

  1. 台灣電子存貨模板:從「財務面數據」的角度來看庫存循環。(判斷買訊)
  2. 台灣新訂單與庫存模板:從「總經數據」的角度來看庫存循環。(判斷賣訊)

而根據我們研究,判斷庫存循環有一些關鍵因子:

  • 存貨循環的多頭開端,都是在存貨確定去化時發動的。當存貨週轉天數年比為負數時,代表廠商存貨已有明顯去化,加上科技又是長期需求不斷提升的行業,因此即便當時廠商看法不樂觀,也會是明確的買點,因為當庫存正式去化之後,無論是終端需求回溫還是廠商需要補庫存,對整個行業而言都是好事,進入存貨週期的多頭循環。(多頭最好賺的時間點)
  • 當存貨開始增加、庫存周轉天數年比轉正時,行業正走向熱絡期,新訂單動能往往還會持續一段時間。就是因為在這個階段,廠商看到需求不錯,才會想持續提升存貨、增加資本支出。而在這個階段,需要明確判斷整體需求是否轉差、庫存水位是否大幅增加,但無論如何,這個階段的後期都屬於末升段,而在那個當下,廠商對未來依舊樂觀。(不預測立場,藉由指標判斷多頭是否延長;一但出現需求轉差或是庫存週轉天數年增超過 5 天,就有可能進入庫存調整階段)
  • 判斷賣訊可以參考 PMI 中的新訂單減客戶庫存:當新訂單大幅往下、客戶庫存持續走高,造成兩者相減轉負時,後續廠商就有很高機率進入去庫存階段,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看到獲利下修,通常會從競爭力沒那麼強的企業開始,最後當影響到競爭力最佳的企業時,通常庫存空頭調整也近尾聲。(賣訊出現時,通常電子指數都還有不小的波段跌幅。雖然先前有說.若台灣電子零組件與資通訊出口 YoY 轉負則更確認多頭告終,但就這次狀況,我認為出口可能會是落後指標)
  • 賣訊出現之後,直到看到庫存週轉天數年減,就又開始新的一輪電子多頭循環週期。
圖二:電子指數、PMI (新訂單減庫存)、台灣電子零組件與資通訊出口、台灣電子零組件存貨週轉天數

本波多頭啟動是在 2019Q2 (2019/8/15) 財報公告時出現買訊,中間雖然歷經 2020 疫情,但當時整體庫存週轉天數的水位都維持在去化階段。而從 2021 年中之後,雖然我們看到財報中庫存數據不斷累積,也是直到這個月公告的四月 PMI 才看到新訂單減庫存正式轉負的賣出訊號。

圖三:台灣電子零組件企業財務數據 – 營收、淨利、存貨金額、銷貨天數

若再搭配整體電子零組件的財務數據,則可以看到庫存的週期性特別明顯,而當庫存去化之後,通常營收與淨利都呈現向上趨勢。

圖四:電子零組件企業財務數據 – 近四季自由現金流與資本支出

最後是近四季自由現金流量與資本支出數據,我認為也出現了尾端訊號。由於資本支出持續增加,近四季自由現金流量已經來到接近 0 的位置,當廠商在手現金流沒有再明顯增加時,對未來的資本支出也會有壓抑。

圖五:台灣 PMI 細項 – 新訂單、客戶庫存

尤其這次的賣訊出現,是因為新訂單不斷往下探造成的,我們後續還是會比較擔心需求降溫下,庫存需要去化的風險。

再好的趨勢都有循環,了解循環位階有助決定加減碼的位置

2016 年起,我開始了 AI、雲端、5G、區塊鏈的新科技研究,當時參加公司的技術論壇特別能發現未來趨勢,尤其是 NVIDIA 的 GTC,一次又一次的告訴我們雲端市場會有多大、資料中心需求會有多廣,每次參加都覺得很興奮!而在研究過後,我認為趨勢上最受惠的兩檔標的就是 NVIDIA 與台積電,至今也未改變。

不過,順利在 2016 年搭上科技 megatrend 的我,卻在 2018 年面對電子庫存調整跌了一跤。2018 年中時,台灣供應鏈已經陸續聽到訂單下修的說法,但在趨勢上的美國企業卻仍著眼於長期趨勢而展望樂觀,包含:NVDA、AMAT、TSM、AMD,直到第四季財報季下修展望,正式開啟庫存調整。

那時候才知道,在長期的 megatrend 之下,也會有因庫存波動而產生週期的風險。因為這次的經驗,讓我開啟了電子庫存循環的研究,並在 2019Q3 庫存出現調整的買進訊號後,進場參與這次時間與空間都超乎預期的庫存多頭循環。

現在等待已久的賣訊終於出現,接下來就可以繼續驗證賣訊出現後的市場行情與企業說法,是不是照先前的研究走。

不過對於長線投資而言,庫存調整未嘗不好,這可是在長期的科技革命 megatrend 下,又有一次在好價位加碼的時機。

總之,電子庫存循環是我交易的重要策略之一,未來如果還有買賣訊的話,依舊會通知大家。至於買訊甚麼時候出現?因為台灣第一季財報的庫存水位還高,預估要看到庫存週轉天數較去年同期衰退,可能還要等兩季喔!加碼的子彈記得還是不要打太快,我認為看到確定買訊再大幅進場,效率會比較高。

免責聲明:本文章內容僅供投資人參考,無任何推薦與買賣邀約之情事,投資人應獨立審慎判斷,自負買賣風險謹慎投資,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追蹤我們的臉書粉絲團,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多產業趨勢的分析。
若我們的網站有幫助到您,也可以選擇贊助我們,讓我們更有動力繼續前進!
 一次性贊助定期定額贊助 🥐

台灣電子庫存模板 – 系列文章
1. 台灣電子多頭還未停!以庫存週期來判斷現在的處境 (2020/1)
2. 台股庫存循環模板:追蹤電子零組件趨勢的關鍵指標 (2020/6)
3. 台灣電子庫存週期研究:多頭循環可望延續至 2021 年上半年 (2020/10)
4. 檢視財報看台灣電子高庫存下的風險狀況 (2022/4)

2022 迎接大波動的市場環境 – 系列文章
1. 聯準會從寬鬆態度轉向,市場準備迎接高波動時代 (2022/1)
2. 總經數據開始轉差,留意通膨對消費延續力的影響 (2022/2)
3. 終端零售庫存開始累積,後續看通膨如何影響消費與企業獲利 (2022/3)
4. 風險指標數據更新:市場風險加劇 (2022/3)
5. 統計聯準會升息歷史,快速緊縮下將明顯壓抑股票評價 (2022/4)
6. 檢視財報看台灣電子高庫存下的風險狀況 (2022/4)
7. 賣訊出現!台灣電子供應鏈即將進入庫存調整 (2022/5)
8. 風險指標更新:部位管理必看的投資晴雨表 (2022/5)
9. 財報顯示:台灣電子庫存已惡化到歷史極端水位 (2022/5)
10. 庫存調整回顧:以 NVIDIA 為例,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(2022/6)
11. 庫存調整回顧二:美國大型雲端公司資本支出 (2022/6)

發表迴響

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