夢醒時分(一):供應鏈派對狂歡後的鐘擺效應
現在供應鏈面臨過去十年未見的去庫存壓力,若此時終端需求也跟著轉弱,就有可能加大去庫存的時間與規模。
趨勢領航,聚焦投資與提供洞見
現在供應鏈面臨過去十年未見的去庫存壓力,若此時終端需求也跟著轉弱,就有可能加大去庫存的時間與規模。
這一季的財報,簡直就像是在看過去的歷史重演。按 2015.2018 年庫存調整經驗來看,消費端的需求疲弱極有可能在未來影響到企業商用,而目前表現最好的公司也可能在未來下修展望。
台灣電子財報庫存與庫存週轉天數均創歷史新高,過去從未有如此快庫存堆積的速度。
細究發現行業之間的差異極大!天平明顯往一邊集中,這在過去並非正常現象。
EPS 與 PE 同步修正的戴維斯雙殺是否會發生,可以藉由一些總經指標協助判斷(領先指標 YoY<0 或 ISM<45)。
雖然無法確定聯準會被夾在「通膨、升息、衰退」的三角拉鋸中,對升息速度會不會有所轉變。但可以確定的是,當聯準會確認轉向時,PE 會出現短線低點,後續再視經濟衰退幅度而定。
風險指標顯示發生臨界事件的機率正在增加,加上下季財報 EPS 下修幅度未知,建議在風險指標還沒回落下持續做好部位控管,並靜待第三季財報測試。
現代貨幣理論 (MMT) 最害怕通膨,因為通膨會使聯準會的政策空間被縮減。
因此,我認為短期很難看到聯準會從緊縮態度轉向,這樣的話… 大波動環境就很有可能延續下去。
風險指標是判斷市場是否處於不穩定狀態的關鍵,參考過去經驗,若是風險指標再走升,對資產壓力依舊會比較大。
按照歷史經驗,電子股的庫存週期具有循環的特性。當庫存天數大幅增加時,後續若沒有更強勁的消費支撐,就很可能出現庫存調整。
以近期台股財報來看,企業資本支出增加、累積庫存的同時,卻面臨到自由現金流下滑與利率走高提升借貸成本,這在過去都暗示著未來有可能進入調整。
綜觀過去 50 年的美國升息統計,股票市場在不同通膨情況下有極大的差異。
當通膨高於 5% 時,股票市場在升息時與升息後都會下跌;當通膨水準可控,升息初期價格震盪,後續將反映基本面行情。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