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這次對台積電法說會有點期待,所以來簡單更新一下看法,順便把去年中寫在臉書的短評放到文章以做為紀錄。
資本支出可望上調,獲利能力有提升空間
若以台積電逐季董事會支出的統計來看,最近幾季上調幅度相當明顯,以最近四季與去年同期的董事會支出來看,年成長高達 45%。若以相同比率計算,則今年資本支出有可能調升到 435 億左右。
但參考過去經驗,我們可以從董事會資本預算中看到資本支出的方向,卻沒有辦法完全算準支出金額。只能說台積電這次上調資本支出,應該是蠻確定的事情,可是幅度如何?則要等法說會才能給我們解答。
圖一:台積電董事會資本預算與實際資本支出累加

在已經很高的資本支出基礎上在增加支出金額,有可能是因為台積電看到先進製程更明確的客戶需求,還有各地設廠的建造成本增加。而過去幾季市場上最喜歡爭論的話題,就是「台積電的大幅資本支出到底能否創造對應的營收與獲利成長?」,雖然我們寫了【資料驅動的科技革命系列文章】說明為什麼我們對這件事情一點也不擔心,但還是期待台積電本次可以調高長期成長目標,不然每次都是相信派與懷疑派的論戰,討論到都有點累了…
另外,在台積電宣布調漲價格後,獲利能力提升也是本次法說會很明確的方向。至於調升的幅度會到哪裡?則是要等公司給出新的展望才會知道。
不過以目前 FactSet 分析師預估企業獲利來看,相較於整體台股營收成長性從去年 13% 下滑到今年 3%、營業利益成長性從去年 45% 下滑到 8%,台積電在今年的成長性可說是非常吸引人。目前市場預估台積電營收成長性會從去年 18% 調升到 20%、營業利益成長性則是會從去年 14% 提升到 24%。而且未來逐季年成長都維持在 20% 左右,顯示全年業績強勁。
站在相對的立場,在今年面臨資金緊縮、電子庫存可能於下半年進入調整,台積電還可以維持 20% 以上的獲利年成長,是有可能吸引資金轉移配置到台積電上,因此今年台積電相較於大盤的表現,應該會比去年好不少。
表一:分析師預估整體台股與台積電的逐季財務預估值

雖然短線 FinSight 認為市場預估值還有上修的空間,但幅度如何要等公司法說會公告,實在很難猜測。可是如果看長線,答案一直很簡單:台積電是長期資產翻倍的送分題。
長期而言,台積電是資產翻倍的送分題
我們在【資料驅動的科技革命系列文章】強調,AI / 5G 創造的 megatrend,將會為半導體帶來長期指數成長的龐大機會。
資料改變了人類的生活、改變企業經營的模式與效率。為了從爆炸的數據中取得價值,我們必須要用更多 HPC 晶片來運算。先進製程的戰場在 HPC,HPC 的客戶是大型雲端公司。判斷需求是否能延續之前,先看看這些大廠在轉型軟體與訂閱制的過程,是否取得更大的效益。至少到上一季為止的美國財報,答案依舊是 YES!
對半導體產業而言,資料中心一直是 HPC 廠商獲利最高的一塊,也是這兩年併購與策略改變的主體。而對能源效率追求永不停止的 HPC,需要 IC 設計與晶圓代工更緊密的合作,從設計到封裝一站式服務,將會提升代工廠的地位與價值。
此外,採用立體封裝 + Chiplet,的確可以讓晶片不需要全部採用最先進的製程,但是否會削弱最先進製程需求,關鍵在於有沒有擴大客戶需求、把餅做大。當採用了先進封裝,結果綁住更多客戶、創造更多客戶的護城河,加上競爭對手又更難追上時,這樣的優勢就會是巨大的護城河。
在 28nm 以下,每一次新的大節點(16nm / 7nm / 立體封裝),市場都會擔心:這麼貴誰要用?先進製程成本是否能轉嫁出去?鉅額投資是否能回收?這些問題最根本的,都環繞著市場到底有沒有這麼多需求?還有這些需求到底夠不夠穩固?
我想這些問題,可以回去看看【資料驅動的科技革命之五:企業支出增加,加速投入數位轉型】,數位轉型對企業而言已經不是選擇,而是未來存亡關鍵。
先前我們也有整理,近半年來美國 HPC 廠商持續上修未來預估營收與獲利,顯示整個市場的餅正在擴大。以 NVIDIA 為例,去年中就將 2025 年的 TAM 上修到 1000 億美金,而過去四季收購 MLNX 之後,NVIDIA 的資料中心營收也不過才不到 95 億美金。
面對快速成長的龐大市場,佔據技術關鍵地位的台積電,就有強大的議價空間。這只是他想不想,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。
雖然我們不知道這次法說會能不能解除市場上對台積電的疑惑,但長期趨勢來看,在資產配置中抱緊台積電,依舊是個很不錯的選擇。
免責聲明:本文章內容僅供投資人參考,無任何推薦與買賣邀約之情事,投資人應獨立審慎判斷,自負買賣風險謹慎投資,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追蹤我們的臉書粉絲團,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多產業趨勢的分析。
若我們的網站有幫助到您,也可以選擇贊助我們,讓我們更有動力繼續前進!
一次性贊助 ☕ 定期定額贊助 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