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主編碎碎念】在能力圈內行動,在舒適圈外學習。

Posted by

上一篇討論電子庫存買賣訊時,談論到無論是怎樣的研究都必須搭配背後的交易邏輯一起討論,才不會有研究與執行上的落差。

雖然當時只談順勢交易,但賺錢的方式百百款,不同風格差異很大、在研究上關注的重點也會不同。我認為不論是與其他人討論看法,或是針對自己的交易制定做法,明白不同研究在不同風格下的使用說明書都是非常關鍵的事。

與別人討論對行情觀點時,若可以儘量理解不同風格背後的邏輯,就不會在不同維度中平行討論;當我們可以更尊重不同風格的交易時,也才有機會從中學習更多新東西。此外,不同的操作框架會讓部位配置有很大差異,了解這點就可以讓研究反映在自己的部位上,以可承受的風險賺取符合期待的獲利。

今天這篇主編碎碎念,記錄我對不同交易風格的想法!

整理:三大交易風格的特色

賺錢的方式很多種,這邊先討論單一資產的三大交易風格:長線投資、左側交易、右側交易。雖然這些交易模式長期都可以賺錢,但前提是要貫徹風格,並針對選定的交易搭配適合的研究看法交易做法

一、長期投資:不擇時買進持有 (Buy & Hold) 策略

基本上適合所有資金部位,但長期持有標的必須慎選,選錯投資標的績效會差很多。通常建議最好是投資指數 ETF 或是趨勢上的龍頭股。

  • 研究上的關鍵:抓到長期成長的正確趨勢。
  • 交易上的做法:不擇時買進或定期定額。

優點:長期而言是獲利最輕鬆的投資方式,而且很有機會賺取倍數。適合所有人,特別是無暇看盤與研究的人。

缺點:投資方式非常無聊,若追求交易快感、生活刺激或自我感覺良好認為可以長期打敗市場的人,就不適合這種投資方式。

賺錢關鍵

  1. 必須找到對的趨勢:建議尋找長期趨勢向上的投資標的,我認為美股指數 ETF 或產業趨勢向上且受惠集中度提升的公司,都是很不錯的長線趨勢。(像 S&P 指數的編制方式就能長線參與美國企業的創新力;科技受惠資料量提升也是明確的長線趨勢,而台積電則是最受惠的公司)
     
  2. 要留意投資的部位是否能堅持執行長期策略:此風格最大的風險在於無法堅持長期投資,因此建議投資人留意資金是否處於安全水位,若大環境不好時被迫賣掉投資部位以供生活所需,就會導致無法妥善執行長期投資策略。另外若是在有遊戲規則的單位中執行長期策略,則建議留意停損規範還有老闆容忍度,勿以長線角度買進,最後被迫以短線因素賣出,因此在投資機構執行此策略,「部位控管」是在進場之前就要思考好的。
     
  3. 提升績效可考慮適度於經濟衰退與庫存調整期間加碼、或是於標的大幅下跌時提高定期定額金額,如此可望拉高長期報酬。(但若是做不到,就也不用太糾結於買賣位置,執行長期策略還是第一優先)
圖一:長期投資者交易邏輯 – 不擇時、Buy & Hold

  

二、左側交易:採取擇時交易,並在轉折出現前預判行情並進行投資。

通常左側交易適合百億以上大部位操作,因為建大部位需要時間,自左側開始加碼較有機會買到想要的規模。另外,左側交易也很適合對產業或企業研究頗深的專業人士使用。

  • 研究上的關鍵:反向逆勢思考、重視價值,對產業循環與個股基本面有把握。
  • 交易上的做法:適度猜頭摸底,可參考評價高低與市場預期。

優點

  1. 在底部出現前開始低接,通常加碼時間會很長、拉回幅度也很大,適合大資金慢慢建立部位。
  2. 必須預判轉折,若看對了爽度會很高。(人性喜歡贏,但記得勝率之外賠率也很重要)

缺點

  1. 循環延長或幅度超出預期是最大風險:可能太早賣出而無法參與整個波段;也可能太快買滿導致沒有子彈加碼,因此低接的速度感與部位控管是關鍵。
  2. 低接時若跌幅超出預期,可能會被停損:若部位有停損壓力者,執行此策略的難度會增加。
  3. 考驗對公司的信念:通常左側交易者開始低接時,基本面尚未好轉、股價波動仍大,必須要對基本面研究夠深且對循環有一定掌握,才能有堅定信念。
  4. 擇時交易的通病:賣出與低接的位置可能差異不大,長期而言擇時並沒有太大意義。
圖二:左側交易者交易邏輯 – 逆向思考、預判轉折

  

三、右側交易者:採取擇時交易,並不預測立場順勢而為。

這種方式特別適合在乎資金效率的部位,因為操作靈活、當把握度提升時才壓大注,通常不太容易被停損抬出場。但這種方式永遠無法抓到轉折最高點與最低點。

  • 研究上的關鍵:理解現實並不預設立場的研究,對未來行情設立指標追蹤。
  • 交易上的做法:監測指標並看訊號動作,根據凱利公式當更多訊號出現使把握度提高時,才需要下大注。

優點

  1. 不怕循環延長或幅度超出預期:買訊出現後,可確保完整吃完整個波段;賣訊出現後,也不用擔心拉回幅度過深而碰停損出場。
  2. 通常賣訊出現後,股價行為將截然不同 (波動大幅增加),此時沒部位可降低心理壓力,並於經濟衰退時保有安全現金流。此外若在投資機構執行此策略,可降低碰到完全停損而被抬出場的機率。
  3. 資金效率最高:雖然持有時間較短,但持有時間會是趨勢最明確、波動最低且最有效率的時候。

缺點

  1. 根據訊號交易者,永遠無法賣在最高點,而是賣在趨勢結束的回檔第一瞬間。
  2. 買訊出現時通常已離最低點有一段距離,此時需克服追高的心理壓力。
  3. 當買訊出現時,趨勢通常將在很短時間內展開,超大資金規模者可能無法建立到足夠的部位。
    (但基本上,一億美金以下的部位採取順勢交易是沒問題的)
  4. 擇時交易的通病:賣訊與買訊出現的位置差異可能不大,若時間拉長看總報酬,擇時其實沒太大意義。
圖三:右側交易者交易邏輯 – 順勢交易

勿以成敗論英雄,勿看重由高風險替代路徑導致的成功

以上三種都是長期精準執行下,可以賺錢的投資策略。

雖然現階段 FinSight 主編可能是因為自己的資金規模而對「長期投資」和「順勢交易」特別有興趣,但最推崇的還是「長期投資」,這是我認為投資最優雅又有效率的方式

長期投資隱含很多優點,曾經談過「錯時停損與對時加碼」的重要性,長期投資其實就協助我們以市值的角度做到對時加碼、錯時停損(上漲時市值成長 = 變相加碼,同樣的漲幅會增加更多市值;反之亦然);另外若是投資標的為市值加權的指數 ETF,也可以協助我們投資更多部位市值正在快速成長的公司(正確時加碼),這都是藉由遊戲規則協助長期獲利極大化。

只是… 每次對身邊的人推薦長期持有台積電或是指數 ETF (美股指數 ETF 與台灣 50),通常都會被翻白眼,好像沒有「明牌」就不懂投資一樣… 大部分人喜歡「現在」看起來賺錢最快的方式,尤其這兩年少年股神當道,好像要用槓桿才能賺取令人稱羨的獲利。

這讓我想起【思考的藝術】這本書,裡面講到 52 種人類在思考時系統性非理性的情境,其中有兩個特別適合在這裡分享:

  1. 替代路徑偏誤:認清由高風險替代路徑導致的成功;重視經由無聊路徑所獲得的成功。
    舉凡所有同樣可能發生卻未發生的情況,都是替代路徑。成功的替代路徑可能具有被輕忽的高風險,因此做選擇時務必考慮到究竟面臨著怎樣的替代路徑、承擔何種風險。
     
  2. 結果偏誤:千萬不要以成敗論英雄,勿用結果論來論斷某個決定。
    我們總是傾向用「結果」來評斷「決定」,而不是根據「當時決定的過程」來評論「決定」。一個壞的結果並不必然等於是做了一個壞的決定;反之亦然。不要對那些事後看起來是錯誤的決定落井下石,也不必對那些可能純粹是出於意外而獲得成功的決定錦上添花。
    你應該做的是張大眼睛看清楚,你或別人「為什麼」會做出某種決定?若是出於理性、可行的理由,就請你下回繼續照做下去,不要再管上一回事不是遇到了什麼倒楣的結果。

至於擇時交易,無論是左側或右側都非常考驗技巧,必須精準執行才能追上長期投資的績效(跨市場的資產配置也是一種擇時交易,但這邊不討論)。若買賣點出現時,沒有當機立斷反映在部位上,則長期績效可能會被明顯拉低。

雖然擇時長期而言並沒有比較吃香,但擇時交易還是有其意義。像順勢交易其實是追求資金效率並拉平損益波動,藉由降低部分長期績效以達成減少虧損幅度,在某些交易單位的遊戲規則下,擇時是種生存下去的好方法

結論:在能力圈內做事,在舒適圈外學習。

說了這麼多可以賺錢的投資模式,但我們其實不需要全部都會。

只要明白自己想賺怎樣的錢、做怎樣類型的交易,針對自己投資風格做對應研究,並整理出交易上的 Check List。把對的事情持續做、簡單的做,隨著時間經過就會有不錯的收穫。

「在能力圈內行動,在舒適圈外學習」

你不需要成為每家公司的專家,甚至不需要很多。
你只需要能夠評估你能力範圍內的公司。
……能力圈的大小不是關鍵,而了解它的邊界則至關重要。

巴菲特

投資的世界很有趣、很多元,交易風格其實也是人生價值觀的選擇。

知道不同的交易框架以明白研究觀點的使用說明書,確保自己可在能力圈內行動;釐清並尊重不同交易風格與看法,則是試圖讓自己保持多元開放思維,以學習更多新東西擴大能力圈。

對我來說,無論投資或學習,時間複利的威力都是非常驚人的!

期許未來能夠:

  • 明白自己的能力圈,並在能力圈內做事
  • 設法擴大能力圈,要求自己在舒適圈外學習

相信只要每天都進步一點點,將對的事情重複做、做到印象深刻,時間拉長就能帶來很大的財富

 

提醒:本篇內容是主編在交易經驗中取得的體悟,但投資不是只有一種模式,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感觸。另外,我個人建議在投資市場中可以學習別人的優點但少與他人比較,因為過度比較容易讓人陷入思考偏誤中(像可能會過度重視短期結果而非長期累積損益),但其實投資與成長都是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,關注自己的成長腳步與是否能貫徹「即便考量替代路徑也能做到長線獲利的投資」,對我而言才是最重要的。

 

免責聲明:本文章內容僅供投資人參考,無任何推薦與買賣邀約之情事,投資人應獨立審慎判斷,自負買賣風險謹慎投資,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追蹤我們的臉書粉絲團,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多產業趨勢的分析。
若我們的網站有幫助到您,也可以選擇贊助我們,讓我們更有動力繼續前進!
 一次性贊助定期定額贊助 🥐

主編碎碎念系列文章 – Picaca 的交易想法紀錄
1. 【主編碎碎念】資金控管(上):錯時停損與對時加碼的重要性
2. 【主編碎碎念】資金控管(下):藉由凱利公式決定資金配置
3. 【主編碎碎念】總經盤?個經盤?掌握主人與狗的關鍵細節
4. 【主編碎碎念】在能力圈內行動,在舒適圈外學習。

發表迴響

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