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基期、高物價、可支配所得減少,本波商品循環出現警訊

Posted by

先前在 FB 上講到,許多我們觀察的數據出現明顯轉向,這可能也會使資金出現趨勢性的移轉,也就是「美國↑非美國家↓、商用需求↑個人商品↓」。

  1. 「美國↑、商用需求↑」:美國財報顯示企業獲利強勁且獲利能力顯著優化,同時美國的政府與企業不僅擴大了資本支出,並持續往數位轉型以提升生產力,許多雲端公司也在法說會中強調企業商用在手訂單大幅增加。因此我們認為接下來美國在基本面強勁的支持下,與資本支出相關的需求,是未來一年投資較明確的方向。

  2. 「非美國家↓、個人商品↓」:過去一年半的時間,由於政府補貼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提升、同時消費比重轉移向商品,使相關的亞系供應鏈有非常好的成長動能。但現階段我們看到商品消費受到「高基期、高物價、中國疲弱」三大因素干擾下,可能使相關供應鏈進入一季到半年的庫存調整。

  3. 「潛在隱憂是中國債務」:中國近期總經數據持續疲弱,加上中國政府持續調控房地產、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對三四線城市房價不利、今年是首度房地產企業違約成為中國違約金額第一大的行業,因此在進入債務到期高峰的第四季時,我們擔心中國會出現較明顯的連鎖違約風險,需要留意。

FinSight 認為:未來一段時間商品需求有很大的機率將進入庫存調整,但同時美國不僅基本面強勁且政府與企業支出正要加速擴張。若屆時亞洲供應鏈進行庫存調整時,又遇上中國房地產連鎖的債務違約,則有很大機率使美元走強、加速資金回流美國。建議大家可以重新檢視手中持股,並調整資產配置,以因應未來趨勢的轉移。

今天這篇文章,我們就先從「這波趨勢的源頭:商品消費」開始。

模板連結: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相關數據模板

商品消費支出帶來的結構性改變與觀察指標

先來回顧一下去年這篇文章:【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的結構性改變,創造供不應求的商品需求】

當時講到,由於美國可支配所得大幅提升,加上民眾在家時間變長,使得總體個人支出較前一年衰退的情況之下,大幅提升了「商品的購買」、同時減少了服務的支出,造成商品出現了近幾年來最強勁的需求,直到今年上半年為止仍持續大幅創新高。

另一方面,供應鏈卻因疫情而有缺貨漲價、人力不足的產出缺口,使得終端庫存極低,無法順利滿足終端產品需求。廠商在經歷了中美貿易戰、疫情造成供應短缺、加速數位轉型的各種挑戰後,拉高庫存水位以因應未來的不確定性,成為各家廠商核心策略。

當時我們認為,這樣的差異會造成以下結果:

  • 從「消費」來看,花費金額從服務商品挪移。
  • 從「產業」來看,科技滲透率提升,加速雲端轉型。
  • 從「國家」來看,出口型國家受惠需求提升,資金將流入亞洲
  • 從「產業鏈」來看:供不應求的商品將持續漲價,使供應鏈重新調整,現階段有產能為王,長期將使供應鏈有意願增加庫存。
  • 從「企業競爭」來看:並非每家廠商都可以受惠同樣趨勢,而加速受惠趨勢且同時站在對的競爭格局上的廠商,將有良好的飛輪效應

直到… 消費出現轉向為止,也就是現在

從美國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,到消費內容出現明顯轉向

去年美國開啟商品消費商機的關鍵,在於政府補貼。個人可支配所得於 2020/4 出現大幅增加,民眾手中現金變多又只能待在家裡,促使個人消費金額中的商品在 2020/6 創下歷史新高,且後續動能依舊居高不下直到今年上半年。

在今年三月,美國個人取得最後一輪 1400 美元補貼之後,可支配所得也在 3 月見到高點。同時拿到了現今也讓商品消費在 4 月跳升了一個台階,創下歷史新高。而現在,美國可支配所得逐步下滑,已呈現金額年衰退,民眾手中的現金流已經不像過去一年這麼寬裕。

圖一:美國個人可支配所得
圖二:美國名目個人商品消費支出

與此同時,美國的減少貸款負擔等政策也在第三季陸續到期。接下來民眾不僅要面對手中現金流減少,還要開始支付信用貸款、就學貸款…等,本來就應該償還的負債。

雖然對於民眾而言,去年高儲蓄率累積的財富也將成為未來消費動能,且美國空缺職缺創新高,未來大家將逐步回去上班、回到正常的生活。但每月現金流減少,勢必會使這段期間大幅增加的商品消費需求明顯放緩。自今年第二季起,就已經看到消費支出內容持續從商品往服務移轉

商品高漲的物價,也會壓抑消費需求。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的商品物價,六月提升 5.2% YoY,相關商品的實質 PCE,也出現比較明顯的回落,顯示過高的價格會抑制相關消費需求。

圖三:PCE物價指數 – 總體、服務、商品
圖四:實質個人商品支出,早在四月見到高點

最後,這段期間民眾已經汰換不少耐久財產品,加上去年下半年商品需求有非常高的基期,站在成長性的角度來看,下半年商品需求都很難再更好。從實質個人消費看各產業數據,可以發現:汽車、傢俱、運動用品等都已經出現明顯回落,取而代之的是服飾、服務需求持續高漲。

圖五:經通膨調整的個人消費支出 – 各產業狀況

美國的消費狀況,從民眾可支配所得的減少,再到支出內容從商品轉移到服務,搭配「高基期、高物價」的加乘,將使下半年數據有顯著的下滑壓力。昨天公佈的密西根消費者信心指數創將近十年來新低,也在暗示商品需求榮景恐將暫告一段落。

在地球另一端的消費大國「中國」,近期的總經數據也持續惡化,包含:PMI、出口、信貸、乘用車銷量…等。加上第四季我們會高度警戒中國債務違約的風險,將使中國下半年的消費數據受到顯著的壓力。

圖七:中國房地產逐年違約金額,至 2021 年 7 月底已創歷史新高

結論:商品消費轉弱,恐使庫存調整訊號出現

既然去年開始的商品消費榮景,使出口型國家受惠、資金湧入亞洲;那現在開始明顯的消費移轉,就會使資金出現反向的轉移

而我們在判斷電子庫存循環的最重要數據雖然還沒有出現轉向,但由於源頭消費需求的逆轉,也會逐步傳導到我們觀察的數據之中。

FinSight 認為,也許這個月的台灣外銷訂單中,就會看到資訊通信 YoY 轉負,進而拉近下個月 PMI 中的新訂單減庫存差距。雖然現在因為供應短缺,還不會馬上影響電子零組件的暢旺需求,但源頭的消費如果開始轉差,後續一定要高度關注相關數據。

下一篇,我們會更新「電子庫存循環」的數據與看法。

免責聲明:本文章內容僅供投資人參考,無任何推薦與買賣邀約之情事,投資人應獨立審慎判斷,自負買賣風險謹慎投資,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追蹤我們的臉書粉絲團,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多產業趨勢的分析。
若我們的網站有幫助到您,也可以選擇贊助我們,讓我們更有動力繼續前進!
 一次性贊助定期定額贊助 🥐

發表迴響

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