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電子多頭還未停!以庫存週期來判斷現在的處境。
以上面的結果來看,台灣電子股的多頭還沒結束,應該還會有 1 ~ 2 季的多頭可以把握。本次法說會特別關注指標「庫存、CAPEX、獲利回升速度」。
趨勢領航,聚焦投資與提供洞見
以上面的結果來看,台灣電子股的多頭還沒結束,應該還會有 1 ~ 2 季的多頭可以把握。本次法說會特別關注指標「庫存、CAPEX、獲利回升速度」。
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,內需消費拉動經濟成長比重越來越高。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,2018 年消費成長佔經濟成長的比重已經高達 76%。
貿易戰的核心是科技戰。
在美中貿易戰的演進之下,台灣的獨特地位,創造千載難逢的成長機會。
隨著外資比重的提升,A 股機構投資者的自由流通市值總持股比例不僅將超過一半,結構上將從「散戶市」轉變成「機構市」。
● 中國指數並不能反映經濟的成長。
● 債務違約與應收帳款的惡化,還是我們擔心的隱憂。
● 在成長減速的情況下,產業趨勢正確與基本面好的產業龍頭,是我們認為的投資方向。
今年企業獲利雖然都在衰退,但年中降息後失業率跟就業狀況都還維持著,消費也維持強勁。目前降息已經過一季,股價整體上漲且非農也還沒真的跌破 200 萬人,若相信這次會跟過去一樣的話,可以說聯準會的降息到目前為止是有效的延長景氣循環,但要注意的是現在工業生產值還是不好,若未來沒有好轉且衰退幅度擴大,甚至帶動其他指標變壞,風險與波動也會變大。
看法普遍不會更糟或普遍上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