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 FinSight 主編。
經營 FinSight 將近三年,最近有些狀況發生,所以想出來呼籲一下:
- FinSight 是「無償」提供原創的數據與觀點,純粹就是喜歡分享研究,並利用個人時間產出:所以希望大家保護主編繼續撰寫文章的動力,產生良性的回饋。無論是一個讚、一個分享、一句謝謝,都會讓我很感恩並充滿動力,覺得好像有社會責任必須繼續分享。
- 當引述 FinSight 內容為公開的文章或報導時,希望可以標明資料或觀點的來源:請大家體諒我們完全無償分享,裡面也有很多獨家的數據整理,這在市場是比較少能看到的東西。若是被惡意拿去利用並取得價值,而 FinSight 完全沒有被提及,就會讓我降低想分享的意願。
- 鼓勵讀者在文章推論邏輯中,找到你需要的東西,並形成個人觀點:老實說,若有人覺得這些工具或看法有用,就會讓我非常有成就感,所以偶爾在別人的報告中看到引用了 FinSight 的圖表,都讓我很開心!我相信真的有些人明白這些數據與圖表的使用價值,並可以形成自己的觀點。
FinSight 是由我的觀點輸出,加上夥伴的數據整理,兩個人趁工作之餘建立的網站。我不希望惡意的抄襲,影響了夥伴繼續努力的動力。我們本來就是本著自己記錄的同時,希望更多人有收穫的想法在經營。因此,有用的觀點歡迎盡量拿去用,但引用時請記得標註或是通知我們,這樣才能有繼續分享的動力。
難得浮出水面,順便感謝一路以來支持的朋友吧。
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!
經營 FinSight 將近三年時間,累積了 86 篇文章、23 個模板。從一開始想要驗證自己,到後來決定成為個人研究的記錄平台,感謝很多朋友定期追蹤我們。這對這麼低調經營的網站來說,實在受寵若驚。
我知道經營粉專、增加流量的方式,就是在正確的時候出來喊「看吧!我早就說過了」。但 FinSight 從未這樣做,因為我知道,觀點的正確與否,是存在機率成份,並不能因為後見之明的結果,去認定先前判斷的對錯。
另一方面,我希望充滿洞見的觀點,是給真正想要了解推論邏輯、佐證數據並形成自己觀點的人使用。比起魚(買賣標的),不如給魚竿(分析工具與推演邏輯)。相信 FinSight 有一些默默的關注者,是可以拿走魚竿並自行使用的。
最後,我認為觀點並不代表一切,因為真正在「交易上的做法」才是在市場上獲利的關鍵。看過很多高手雖然觀點不一樣,卻都能在市場賺錢,主要還是看他們是哪種風格的操作者、賺怎樣的錢。
比方說:「買趨勢股的長期投資者」與「在乎周期的擇時交易者」賺的就是不一樣的錢。在某些時候,兩者對行情看法可能不一致,但長期而言兩者卻都能有各自的累積獲利。還有「左側交易者」與「右側交易者」雖然都尊重趨勢,但細究做法也是在賺不一樣的錢。
看法很重要,但交易賺賠有很多比「對行情看法」還重要的事。前提是:到底夠不夠了解自己、知道自己要賺賠什麼錢,再判斷現在的看法、做法與資金控管,做到知行合一。
在看別人的觀點時,也要先判斷他是哪種風格的交易者,知道各自在乎的重點,才不會在不同維度討論同一件事。像我很明顯是做順勢的右側交易者,這種風格不會預設立場,也不易猜頭摸底,因此買不到最低點;但當訊號出現時,卻能抓到最有把握的波段。這是在看我們文章時,必須放在心中的。
因為文章越來越多,所以 FinSight 近期針對文章內容,做了小小的改版,拆分為三個分類:
以上三個分類雖然是根據作者拆分,但內容都還是我寫的,只是方便想看特定內容的人,可以依作者名稱去搜尋。未來還是會專注在長期趨勢研究,並會多寫一些模板教學與主編碎碎念,記錄在交易或研究上的想法。等待上述內容穩定,未來有可能再開一個「個股更新」 的類別,讓 FinSight 其他小夥伴有發表的平台,也讓對個股有興趣的人可以獲得相關資訊。
我一直相信無私的分享,才能推自己繼續去學更多新的東西、與時俱進。期許未來,可以秉持著一樣的態度,讓自己學得更多、變得更強!在這過程中也要麻煩大家,尊重著作權,讓我們有繼續分享的動力喔~
謝謝!
免責聲明:本文章內容僅供投資人參考,無任何推薦與買賣邀約之情事,投資人應獨立審慎判斷,自負買賣風險謹慎投資,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追蹤我們的臉書粉絲團,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多產業趨勢的分析。
若我們的網站有幫助到您,也可以選擇贊助我們,讓我們更有動力繼續前進!
一次性贊助 ☕ 定期定額贊助 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