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端零售庫存開始累積,後續看通膨如何影響消費與企業獲利
2020 年以來,庫存在供應鏈受阻、需求旺盛的情況下一直都出在相當低的水位。
但 2022 年可以看到,除了中上游的庫存外,終端零售庫存也開始回補,甚至多數行業的庫存水位已高於2019年的水準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若終端需求轉弱對企業的獲利以及去庫存壓力就會相當大。
在高通膨的情況下,消費動能將會是景氣是否衰退的重要因素。
趨勢領航,聚焦投資與提供洞見
2020 年以來,庫存在供應鏈受阻、需求旺盛的情況下一直都出在相當低的水位。
但 2022 年可以看到,除了中上游的庫存外,終端零售庫存也開始回補,甚至多數行業的庫存水位已高於2019年的水準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若終端需求轉弱對企業的獲利以及去庫存壓力就會相當大。
在高通膨的情況下,消費動能將會是景氣是否衰退的重要因素。
「聯準會結束放水,將大幅改變股票行為」,確定的是波動將變大,後續的指數方向則需要有基本面的確認。
目前許多數字都顯示,整體環境逐漸變差,在這樣的狀況下,四月公告的零售銷售要特別關注,若消費動能下滑,將影響企業獲利展望。
上一篇我們講到的中國兩個矛盾中 (房地產與碳中和),比起政府主動壓抑泡沫的房地產,我們更擔心結構性缺電問題。這個禮拜,事態發展演變很快,現在缺電問題已經成為市場上熱烈討論的內容。
本波電子庫存多頭訊號再 3Q19 出現,因為疫情而延續至今。
雖然賣出訊號還沒出現,但負向訊號持續增加,在此關鍵時點操作邏輯與心態對資產配置將產生很大的差異。
本模板提供了月、季兩個維度的美國消費支出金額。
從美國消費者花錢方向,就可以看出相關趨勢。
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接受採訪表示:「新冠肺炎宛如一場戰爭,疫情將改變生活方式」。如果生活將被改變,那將帶來怎樣的結構性新趨勢?
現在的實體經濟已經受到了不小的衝擊,這樣的衝擊會持續多久對股價影響多大,都得看就業與消費受到的影響有多大。
恐怕不好的數據才剛開始要一一浮現。
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,內需消費拉動經濟成長比重越來越高。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,2018 年消費成長佔經濟成長的比重已經高達 76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