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史為鑒,從過去幾次週期看電子存貨調整的時間與空間
這一季的財報,簡直就像是在看過去的歷史重演。按 2015.2018 年庫存調整經驗來看,消費端的需求疲弱極有可能在未來影響到企業商用,而目前表現最好的公司也可能在未來下修展望。
趨勢領航,聚焦投資與提供洞見
這一季的財報,簡直就像是在看過去的歷史重演。按 2015.2018 年庫存調整經驗來看,消費端的需求疲弱極有可能在未來影響到企業商用,而目前表現最好的公司也可能在未來下修展望。
台灣電子財報庫存與庫存週轉天數均創歷史新高,過去從未有如此快庫存堆積的速度。
細究發現行業之間的差異極大!天平明顯往一邊集中,這在過去並非正常現象。
從 2022Q1 的財報中,發現台灣電子庫存已經惡化到歷史極端水位;同時,台灣的資通訊外銷訂單也大幅衰退。在需求轉弱的情況下,去化庫存就會是即將發生的事。
從 2019 年中開啟的電子庫存多頭循環,終於在 2022/5 出現賣出訊號,這等同於暗示了電子的去化庫存即將開始。
雖然科技長期受惠滲透率提升,但再好的趨勢都有循環,了解循環位階有助決定加減碼的位置。
存貨指標是具有產業瞻觀的領先指標。
雖經歷疫情衝擊,但在存貨偏低、供應鏈斷鏈、科技加速往雲端轉型下,終端需求即便不如年初預期,依舊可以看到台灣科技廠商目前的業績很不錯,主要就是因為庫存建立的需求帶動。
以上面的結果來看,台灣電子股的多頭還沒結束,應該還會有 1 ~ 2 季的多頭可以把握。本次法說會特別關注指標「庫存、CAPEX、獲利回升速度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