賣訊出現!台灣電子供應鏈即將進入庫存調整
從 2019 年中開啟的電子庫存多頭循環,終於在 2022/5 出現賣出訊號,這等同於暗示了電子的去化庫存即將開始。
雖然科技長期受惠滲透率提升,但再好的趨勢都有循環,了解循環位階有助決定加減碼的位置。
趨勢領航,聚焦投資與提供洞見
從 2019 年中開啟的電子庫存多頭循環,終於在 2022/5 出現賣出訊號,這等同於暗示了電子的去化庫存即將開始。
雖然科技長期受惠滲透率提升,但再好的趨勢都有循環,了解循環位階有助決定加減碼的位置。
2020 年以來,庫存在供應鏈受阻、需求旺盛的情況下一直都出在相當低的水位。
但 2022 年可以看到,除了中上游的庫存外,終端零售庫存也開始回補,甚至多數行業的庫存水位已高於2019年的水準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若終端需求轉弱對企業的獲利以及去庫存壓力就會相當大。
在高通膨的情況下,消費動能將會是景氣是否衰退的重要因素。
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因疫情出現商品、服務兩極化的結構。
消費金額轉向商品,將有利以出口為主的亞洲國家,並持續增加科技滲透的速度。
上篇文章講到:「至少到明年第二季為止,仍在半導體多頭循環中。」
我們增加總經的指標,進一步分析電子庫存循環,並提供了更精準的判斷指標。
從台積電通過的資本預算來看,今年再度上調資本支出的機率很高。
存貨指標是具有產業瞻觀的領先指標。
雖經歷疫情衝擊,但在存貨偏低、供應鏈斷鏈、科技加速往雲端轉型下,終端需求即便不如年初預期,依舊可以看到台灣科技廠商目前的業績很不錯,主要就是因為庫存建立的需求帶動。
以上面的結果來看,台灣電子股的多頭還沒結束,應該還會有 1 ~ 2 季的多頭可以把握。本次法說會特別關注指標「庫存、CAPEX、獲利回升速度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