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限產與全球缺電危機,第四季可能的風險
上一篇我們講到的中國兩個矛盾中 (房地產與碳中和),比起政府主動壓抑泡沫的房地產,我們更擔心結構性缺電問題。這個禮拜,事態發展演變很快,現在缺電問題已經成為市場上熱烈討論的內容。
趨勢領航,聚焦投資與提供洞見
上一篇我們講到的中國兩個矛盾中 (房地產與碳中和),比起政府主動壓抑泡沫的房地產,我們更擔心結構性缺電問題。這個禮拜,事態發展演變很快,現在缺電問題已經成為市場上熱烈討論的內容。
我們不知道中國政府能不能控制房地產與商品的價格、讓債務違約有序可控。
但可以確定的是,這兩件事情都會使相關廠商削減投資和產能、壓抑就業、縮減財富,進而造成消費低迷。
中國政府近年努力讓資本市場市場化,但過程對企業而言就有許多改革的必要之惡需要承擔。
目前房地產的嚴控讓房企與國企也開始面臨了莫大的壓力。
FinSight 認為,在中美科技戰的背景之下,中國扶持科技的趨勢將延續下去。而這樣全力的支持,將使資金持續青睞中國國產替代的題材,並持續流入中國科技與相關去美化受惠族群。
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接受採訪表示:「新冠肺炎宛如一場戰爭,疫情將改變生活方式」。如果生活將被改變,那將帶來怎樣的結構性新趨勢?
比較設備廠的說法與半導體大廠的資本支出,可以避免落入單一廠商的看法,也可以將市場對產業的看法拼湊出來。
撇開肺炎的影響,整體的展望其實蠻樂觀,以我們之前整理的台灣科技庫存來看,庫存也還在低檔的有利位置。
短線雖然承受著手機與中美貿易的風險,但台積電擁有製程、異質整合封裝立體封裝等領先技術下,長線仍會在運算力要求提高、需求擴大的趨勢中具有領先優勢。
聯發科上週五召開法說,提到 2020 年全市場 5G 手機的預估量為 1.7 – 2 億隻,對比台積電的 2.25 億隻以及高通給的 1.75 – 2.25 億隻,聯發科的預估值顯然是比較保守。
貿易戰的核心是科技戰。
在美中貿易戰的演進之下,台灣的獨特地位,創造千載難逢的成長機會。
隨著外資比重的提升,A 股機構投資者的自由流通市值總持股比例不僅將超過一半,結構上將從「散戶市」轉變成「機構市」。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